問:南傳修法安那般那,以禪宗來講身受心法法師可以詳細說明嗎?
答:以前我們學南傳的禪坐的時候,它是來自於阿含經,以阿含經來做為修學南傳禪定的根本經典。在這地方我們的一切的身受心法要合乎阿含經,在學習南傳的動作的時候,不管是你是行、住、坐、臥,他的身受心法你要去藉著比方說念"buda",以後要藉著他去思惟諸行無我、無我所,或者是觸、受無我、無我所。在無我跟無我所以後,再念佛陀buda。
現在很多人好像都不是這樣學法了,都學以如實的觀察,我觸、我受、我走、我坐、我臥。這個差距很大喔!差之毫厘,失之千里。如果你隨時都配合他無我、無我所,身受心法,它講身受心法、苦集滅道。觀身不淨,觀受是苦,觀心無常,觀法無我。就是你隨時要念法才可以。念法住了以後,離我們行住坐臥的相而入禪定定,不能夠在我們動作上入禪定。動作上是不能入禪定的。你一直走一直走,一直坐一直坐,不能入禪定的,兩個不一樣。
問:置心一處,無事不辦。那在經行的時候,也可以達到忘我的境界。
答:哪裡?置心一處還有忘我嗎?比方說:我置心手掌心、腳掌心、肚臍,任何一處都有一個我呀!只是你不太清楚確定你有沒有?是在那一處啦!忘我像睡覺一樣,睡覺也忘我啊。跟作夢一樣跑跑跳跳的,我忘記我睡覺了。忘我在這地方不能那樣講,而且南傳不講忘我的。要講身受心法,苦集滅道。無我無我所,不講忘我。是無我跟無我所,講能所,不講忘我。止觀講能所。你要學要讀基本教義,𣎴可以拿現在的教材課本來看。把佛說的原本阿含部的書拿來看,基本教義就是三法印、四聖諦、苦集滅道,身受心法,五藴無我,受想行識無我、眼耳鼻舌身意無我,無我所,遇觸的時候,這個觸無我無我所,立刻一觸一念法,一念法立刻離這個境。這樣子的,怎麼會忘我?置心哪一處?
問:法師說念阿彌陀佛,是要用阿彌陀佛這四個字帶我們去西方
答:對啊!這個就像標月指一樣,它指了一個西方極樂世界的一個地方,藉由它而去啊。像佛藉由一部經,指我們本身具有佛性,法華經裡面一直一直講我們有佛性,佛是屬於壽命無量,藉各種的故事講有佛性,有壽命無量。你要知道藉由這個經顯示我們的意思。以前有一個很有名的佛教徒學問家講得很好:原本這些佛經文字是藉由這些佛經文字開啓我們的心扉,開啓我們的知見。就像法華經講的開啓佛的知見的。如果你在這幾個字上面一直在研究他,這就成為更加的迷惑了,我們稱三世佛冤了。他開啓我們的智慧,開啓我們的心靈,所以藉著一句六字洪名讓我們願意離開,或者說我們很願意離開這個世界了,可是我沒有辦法,我不知道用什麼方法離開這個娑婆世界,離開我這個輪迴的痛苦,我找不到方法,我用各種方法都不知道怎麼辦?我眼耳鼻舌身意被這世界綁得緊緊的,脫離不了。韋提希夫人就這樣求佛,佛才用淨土法門這個方法,她不是目犍連尊者、也不是大阿羅漢、她也不能出家修行,她也沒有甚深禪定,怎麼離開這個眼耳鼻舌身意這五藴的世界,跟這個果報。所以藉著南無阿彌陀佛,一心歸命南無阿彌陀佛,一心歸命南無阿彌陀佛,一心歸命南無阿彌陀佛,藉他離開眼耳鼻舌身意、五藴這個世界的果報。這幾個字你一定要藉著他去啊。
問:執持名號一樣不一樣?
答:一樣啊!你執持名號阿彌陀佛,阿彌陀佛,一小時二仟元,也是阿彌陀佛!如果你不是這樣想,我讃歎佛,我皈依佛,也是一小時,可是沒有二千元。為什麼?我願意離開我的眼耳鼻舌身意,和我的色受想行識,離開我不要跟他吵架,離開我很多不要計較,也是離開啊。阿彌陀佛有很多種作法,原因在你的心態,不是在阿彌陀佛這四個字,不會用了就很麻煩了。
以前老人家這樣子講:剛剛學佛的時候,佛在你心中;學沒多久,佛在眼前;念到很熟了,佛在天邊;更厲害的時候,跟佛要錢。
為什麼?這是講心態,阿彌陀佛沒有錯!所以為什麼很多人念佛念到最後顛倒不能往生?是心態問題,跟阿彌陀佛沒有關係。所以學習佛法要把這個教理弄清楚,他一開始源起是什麼?教我們是什麼?最終目的是什麼?一些理論基本你要弄懂,佛的基本教義要弄懂,佛的基本教義是什麼?諸行無常,諸法無我,涅槃寂靜。這是佛的根本教義。離開根本教義就是不對了。
問:阿彌陀佛這四個字是借指指月,到底有沒有西方極樂世界?在哪裡?
答:有啊!你可能不知道。如果你認真念就有了,你沒認真念就沒有。不是我的問題,也不是阿彌陀佛的問題,阿彌陀佛對應到每一個人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