早上二節課,下午三節課。每一節課誦半卷,因為每一卷的法華經長度不是很整齊,所以在快結束時會敲大磬,每一節課經文誦完了以後,接下來是三遍的七佛滅罪真言—離婆離婆帝⋯如果有時間就會把經文或是概要解說一下,如果大家的狀況還好就會念佛止靜。希望大家都能誦得很法喜。
在誦經的當中,如果有任何一位身體不適想離開一下下,都可以自行離開,再自行的回來。不用跟其他人説,如果需要照顧再請旁邊幫忙。誦經的課程𥚃裡面或禪坐裡面,各人的坐位需要調整,你要加墊子想要怎麼坐都可以,只要你能用功的起來,覺得我這樣子 坐椅子不舒服,加個墊子把腿盤起來也可以。 自己去找一下,問一下常住,提供你比較想要的方式就可以了。
法華經共修課程內容是讀誦經文以及念佛、拜法華懺,還有禪坐。法華經他的內容大概包括以下幾項:
第一、法華經是在講佛性。一切眾生皆有佛性,有佛性者,皆得成佛。法華經的第一個主題講佛性。因為講佛性的關係,就會有授記、聲聞、弟子、成佛,是第二個。授記、聲聞、弟子、成佛以後就有講化城品,化城品就是鼓勵聲聞弟子一切眾生能夠發大心勤求佛道,不要為了一時的安樂而停止了當初要學習佛法的決心。化成品以後就是安樂行品,講大乘的菩薩在學習法華經的時候要注意一些功課,或者如何能夠在這個末世用功。安樂行品結束以後,基本上法華經的主要內容就結束了。
後面那麼長講鼓勵大家繼續發心用功,以及護法。法華經是從印度到中國西方而來中國。一般在那個時期翻譯經典後面都有護法。什麼様的菩蕯護持什麼様的經典,什麼樣的菩薩流通什麼樣的經典。法華經就是普賢菩薩發心流通法華經。觀世音菩薩、妙音菩薩、藥王菩薩來發心護持法華經,以及各個天龍八部也是一樣護持法華經。
法華經一開始講的是佛性,究竟什麼是佛性呢?我們都知道一切眾生皆有佛性,你有佛性我有佛性,有佛性皆得成佛。為什麼我現在不能成佛呢?哦!我有人的性,我是人,我就有人的性格,那我出家了,我有出家眾的性,比丘有比丘的性,比丘尼有比丘尼的性。有些人發心要學聲聞法,發心學聲聞法現聲聞相,發心菩薩法就有菩薩法的相,也有人天也有各類眾生,依照各人發心的不同而現種種的相。我們各個人到目前為止,都各自的安住在自己的種種想法上面,安住在因各自的種種想法而現的種種的相上面。因此佛在最後再敍述一次法華經,我們似乎忘記了最初的發心,而停留在現在的想法,安住在現在的相貌,在現在相貌上面產生種種的苦惱,這個就是法華經的一個主題。
我們在誦法華經的過程裡面,會依照這個主題再慢慢的再解說。第一天的功課不能抓太緊,大家慢慢來,抓太緊大家會心情不好精神不好,而且也容易迷失掉自己的一些想法,鬆鬆的就會有空檔看回去自己讓自己放輕鬆靜下來。在這裡還有一些通勤的出家眾及居士,希望留下來掛單,住下來用功。住下來用功跟通勤的效果應該是不太一樣。祝願法喜充滿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