發菩提心、禪坐、攝心他們三個究竟有什麼樣的關聯?讀法華經也知道要發菩提心,從一出家就開始講發菩提心,每一個老人都跟我說:你要發菩提心啊!什麼是發菩提心?那麼抽象。成佛,發成佛的心!很抽象。做不到,太抽象了。有人說發菩提心啊!菩提心是什麼?哦!覺性,或者是成佛的心,或者是不執著的心。可是很抽象。究竟什麼是發菩提心?
我們人這一生要結束的時候,不管你前面怎麼樣,要結束之前,勢必要發菩提心,但是因為無常的關係,儘量早一點發菩提心,就算不知道怎麼發,也可以學習吧!從現在這一刻開始我心裡面就念:弟子我釋開源一心念南無阿彌陀佛,求願往生淨土。把心看好!把這個心看好以後對於世間的一切都在旁邊,這個想法的心放中間,我們稱為發菩提心。為什麼往生淨土是發菩提心?留在娑婆就不是發菩提心呀?因為我們不是釋迦牟尼佛,我們們也不是觀世音菩蕯,我們也不是地藏菩薩,我們確確實實是屬於在這個娑婆世界輪迴的眾生。因為我們在這個世界輪迴的關係,就會很難在這個世界發菩提心而脫離這個輪迴。
比方說一個鍋子很燙,我手一摸,就離開了,如果你一直摸它喊好燙,又不離開,那這個燙就不會停止。所以才會說:願意往生西方淨土中,以後再回來娑婆度有情。就是離開那個燙先說,燙就是輪迴。發菩提心就是我從這一刻開始自己心裡想:我願意往生西方極樂世界,其他的事情不要那麼在乎了,放下。但是我不可能不吃不喝,我也不能不呼吸,常住的事情也要照顧呀!但是常住的事情照顧,吃也吃,喝也喝,睡也睡,一切事情都做,但是因為有了這個想法以後的關係,其他的事情就不會那麼計較了。有時候看到兩個人心裡不高興,就講:看在佛的面子上,不要吵了,不要計較了。看在佛的面子上,這句話就是屬於很短暫的菩提心。從這一刻開始立刻我說我願意往生極樂世界,其他事情不要計較,你一不計較,有這想法以後就很容易合乎佛法。做事情的時候人家跟你説,你就會說好,就很隨緣。而且也會無我,因為你不計較了。就自然無我了,一無我,阿彌陀佛就念好了。我們一切的學習佛法要講求合邏輯,合教理。所以發菩提心,就會無我,是這樣來著的。
我弟子某某某一心念佛求願往生淨土,在還沒有往生之前就把這心看好,其他事情就是比較不計較了。我見、身見,外面世界的種種的現象就會比較淡薄。有些事情還不能突破的,你也會想辦法慢慢去突破。也會原諒自己,也會原諒別人。也不會很緊張,因為還沒死呀!不用緊張,但是會一步一步的把他做好。這個就是發菩提心,一發菩提心就要無我。
發菩提心以後怎麼把他看好?這個要靠禪定。襌跟定二個事情。禪也像菩提心一樣不執著,他會協助我們發出菩提心,襌的故事,像貓捉老鼠一樣,貓守在洞口,老鼠一出來。撲!捉起來。禪就是這樣子。對外面的事情不要計較,這不計較就是禪。對外面的事情太計較,太放不下就沒有禪。外面的事情像老鼠洞裡的老鼠,一跑出來,撲!就抓到了。講簡單就很簡單,練習就慢慢練習。一有入禪以後,阿彌陀佛就站得住了,一站得住,阿彌陀佛在心𥚃面就站住了,一站住了菩提心就站住了。
每天要檢查自己:我最近有沒有比較不計較?比較不計較,阿彌陀佛就離我近一點了。若常常計較,阿彌陀佛就離我遠一點。真的是這樣。看在阿彌陀佛的面子上不要太計較,太計較就去不了阿彌陀佛那裡。往生就是這樣。你想想看,這樣講法,放到最後要死掉前幾刻,幾天或一天的時候,是不是就是這樣用上去?否則還能怎麼用?臨死了還計較嗎?死之前不計較就走了,一計較就走不了。這樣就是發菩提心,我弟子某某某一心念南無阿彌陀佛,求願往生淨土。把這些看好,慢慢念佛,看回去自己心裡面清淨。
為什麼要用阿彌陀佛來講呢?很多人都知道:學禪定不是置心一處無事不辦嗎?置心一處是置哪一處啊?如果置心置在這個世界的任何一處,很抱歉!還是輪迴。因為我們在這個世間輪迴的。所以置心置在我們這個世界的任何一處,還是輪迴,跑不掉。所以是暫時把他放在阿彌陀佛這一處。
為什麼講往生阿彌陀佛?而不只講單念阿彌陀佛?因為阿彌陀佛四個字是屬於這個世界的字,這個四個字繁體字是我們中文字,中國簡體字很多,西藏是藏文,還是世間字。為什麼叫往生?藉著這四個帶給我們一個離開這個世間的種種想法,離開這個世界種種的計較,離開這個世界的種種想法,自然就無我了。一離開這個世界的種種計較就沒有我了,念佛是這樣子的,不能單把這四個字抓住,單單把這四個字抓住,絕對沒有辦法離開這個世界。要藉著這四個字,離開這個世界,藉由南無阿彌陀佛六字洪名也好,阿彌陀佛四個字也好,或者阿彌兩個字也好,或最後一個字阿也可以,藉著緣念這個字離開這個世界。離開我們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、意這個世界。離開我這身的世界,離開我這果報的世界。
去哪裡呢?變鬼鬼嗎?不是!要徹徹底底的離開這個世界,去阿彌陀佛的極樂世界。我們稱為發菩提心。
修行要有種種的想法去想,看在阿彌陀佛的面子上,不要太計較,就能過關。禪定就發起來了,如果有種種世俗的念跟佛法合在一起的時候,是不可能發禪定的,怎麼練習呢?𥚃一開始下手處很簡單,就從發菩提心,先從我願意往生,這是最好的,以後對著這個想法去對這世界的一切事情不要太計較,慢慢慢慢地訓練我們的身心,藉由這樣的想法來訓練我們的無我的氣質出來,你自然禪定就很容易發了。念一聲阿彌陀佛,久久記得,久久久,對世間事情不計較了,你坐在位子上,不計較習慣了,沒事怎麼會起來?就坐久了。坐久就過了。這很會合邏輯的,學要學大乘的禪法,學成佛禪法就是這樣子。看好他。今天講的很短,很清楚。我們慢慢練習,這二句半的佛號以前是我師兄很喜歡聽的。給他送往生就是錄了這樣子幾句,一直循環的放,在他很平靜的往生過程當中,只有這個適合。燈光不要太強,有一尊阿彌陀佛的佛像,有燒香供佛,蠟燭供佛。靜靜的把自己心沈澱下來,就這麼一句淡淡的,就把很多的事情誦過去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