發菩提心要會想,怎麼是會想?會想真的不是說說喲!法師講一講我就會了。或者是聽經聽課聽別人說就可以了,是要自己會去想。但是自己會去想,不一定是要什麼樣的人。以前的修行人最有名的就是三昧水懺的作者—悟達國師,最有名,最會想。怎麼想?他三歲的時候,他爺爺跟他說:你作首詩來聽聽吧!那麼聰明。他說:好!他說:花開滿樹紅,花落滿枝空,唯餘一朵在,明日定隨風。他爺爺一聽,啊…這樣子的小孩只能當和尚了,不能當大官。這是他會想。想什麼?不是想空,不是想沒有,是想無常。一切的事物不能夠保留很久。有這樣的想法,就容易發菩提心了。
不管是在家眾,不管是出家眾,如果把世俗的種種事情做千百年的打算,如此就很難去想法華經裡面佛性的事情了。兩個事情是不同的方向去思考的。就像我們發願要往生極樂世界,發願往生極樂世界就是一種發菩提心。也要會想,不能嘴巴講往生極樂世界,念阿彌陀佛!結果我們的身心在這個世界黏得很緊很緊,以前黏得很緊沒關係,現在走在修行的路上還繼續加強黏更緊做更多事,這樣就不名為發菩提心了。發菩提心要會想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